语音播报
积极投身乡村建设 热心传授独门技艺
梁彩丽到扬美小学给学生进行扶志、扶智暨孝亲爱老感恩教育。记者 何璨汐 摄
生活上,她乐于助人不求回报;工作中,她积极投身乡村建设,帮助村民增收……她就是江南区江西镇扬美村的“八姑”梁彩丽。近日,2019年度全国“最美家庭”在北京揭晓,梁彩丽家庭遵纪守法、团结和睦,并积极劝导村民改变卫生陋习,热心传授技艺,带领村里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道路,成为全国“最美家庭”之一。
致富不忘村里人 带领大家开发旅游
扬美古镇距南宁市区38公里,是目前全区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,因其雅致和清丽,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往游览。早在1998年,梁彩丽就看到了商机,她组团购买了6辆旅游专线车,搞起旅游运输,方便游客和当地村民往返扬美与市区,不仅带动村民吃上旅游饭,还收了获得人生第一桶金。此后,她利用自家经营扬美旅游专线车的便利,免费帮村民把玉米、香蕉、黄皮果、芋头等农特产品运到市区的批发市场销售。
此外,梁彩丽还毫无保留地将自家钻研的独门技艺——五彩椒和梅菜制作工艺和销售技巧传授给村民,带领大家着手土特产销售,使之成为村民增收的途径之一,让他们走上致富路。
经过发展,扬美古镇虽逐步变成旅游景区,但整体卫生环境依旧不尽如人意,垃圾随手扔是村民中普遍存在的坏习惯,从开展“清洁乡村”到“宜居乡村”,梁彩丽坚持带领村里的保洁员积极努力工作。遇见乱扔乱倒垃圾的村民,梁彩丽总是耐心劝导,从思想上改变村民的卫生陋习。“刚开始工作比较难做,但经过几年的劝说教育,现在村民人人都讲究卫生,爱护环境。”在梁彩丽的影响下,扬美的村容村貌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,连续多次在江南区和江西镇的卫生评比中荣获第一名。
无私奉献爱助人 解决村民烦心事
解放街的贫困户杜建强因妻子残障,生活非常困难,一家3口挤在一间危房里勉强度日。梁彩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。为帮助杜建强一家,她积极和杜建强的帮扶人向上级政府反映,为其争取到5万元贫困户建房补助金,梁彩丽又自掏腰包,无偿赞助5000元给他改造危房。“八姑一直把我们一家人当亲人,不知道怎样才能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了。”说到此事,杜建强非常激动。
去年,扬美村的甜玉米进入采摘期,但因天气及交通等诸多因素影响,外地客商的收购价压到每斤仅0.35元。甜玉米丰收却不得价,村民面对滞销十分难过。梁彩丽知道这一情况后积极与城区、帮扶后盾单位等联系,并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,最终通过微信帮助村民推销玉米14万多斤,且价格每斤1元至1.5元。
梁彩丽把村民的任何事都看成大事,作为扬美村的村委干部,梁彩丽经常协助镇里开展村里的精准扶贫工作,看到有的贫困户有劳动力却不懂谋生,梁彩丽就动员他们去打工,并积极帮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。驻村工作队员没有地方住,梁彩丽主动邀请他们到家里管吃管住……
自家改成议事堂 义务调解邻里矛盾
去年江西镇党委策划建设扬美古镇“党建+旅游”党建示范点——“八姑议事堂”,而议事堂就设在梁彩丽家。现在,“议事堂”的讨论议题从解决邻里纠纷等琐碎之事,到讨论脱贫攻坚、承办平话文化节扬美分会场活动等重大事项。“村里很多事需要群策群力,解决村民们的困难和问题,减少了矛盾和纠纷,大家对党和政府的认同感就提高了,干事热情更高,脱贫速度也会加快。”梁彩丽说。
除了关心扬美的大事,梁彩丽还义务调解邻里的小事,谁家夫妻吵架,谁家婆媳不和……只要她出马一般都能解决。村里一户人家因建房屋地纠纷问题,兄弟关系日渐淡薄,妯娌之间相处不和。梁彩丽亲自上门了解情况,掌握了双方矛盾的根源。在村委的协助下,梁彩丽将两家人召集在一起座谈,最终成功解决了兄弟间的矛盾。
此外,村里修桥补路,她捐款不甘人后;村里建设新的文化室,她不仅自己捐款1000多元,还积极发动其他村民,共计捐款7000多元。逢年过节有独自在家的老人,她都主动上门嘘寒问暖,将热气腾腾的饭菜煮好送到老人手中。
一日行善并不难,难的是一如既往,梁彩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“最美”。
(记者 何璨汐 通讯员 郭超前)
(作者:何璨汐 郭超前)